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在蓉开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2020-12-1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在蓉开题
2020年12月13日 17: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愈欣 廖苏予 曾江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王愈欣 实习记者廖苏予 记者曾江)近日,由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南民族研究院李文华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开题暨项目年度推进会在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举行。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刘玉彬教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黄兵,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四川广播电视台的五位评议专家,以及西南民族大学有关部门领导、课题组成员和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西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杜文忠教授主持。

  刘玉彬在致辞中代表西南民族大学对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向全体课题组成员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刘玉彬还特别强调在大小凉山贫困县摘帽之际,我们在此举行有关大小凉山的重大课题项目开题会具有特殊意义,希望课题组在做研究的同时,要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平台,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相结合,要把握好传承文化与服务社会的关系,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惠及彝区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以此为契机,壮大学校的科研实力,培养搭建出更多高层次的专家学者与团队,夯实学校的特色办学优势。

  黄兵在讲话中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代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水平,是有质量、有水平、有深度的科研活动。希望课题组在今后开展的研究工作中,要注意严把质量关,凝练队伍,强化科研管理,加强课题宣传力度,强化课题指南意识,确保推出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评议专家组组长、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旺教授主持专家论证环节。课题组代表、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建博士介绍项目框架、研究内容、子课题设置、实施计划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评议专家组成员电子科技大学胡旺教授、成都理工大学陈光柱教授、四川广播电视台皮特史格副总监、中央民族语文翻译局李日武主任、西南民族大学郝彧博士听取课题组汇报后,对开题报告进行认真评议。评议专家组对项目的重大意义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项目属于应用型研究,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将彝文文献以语音资源建设,在彝族文化研究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建设共享语音资源平台具有重大的价值,有利于抢救、保护彝族濒危语言文化。要求课题组高度重视彝文语音资源采集和标注问题以及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的建设问题,建议利用先进技术整合资源,使图像文本化、文本图像化。此外,专家组还针对课题结构、研究脉络、内容侧重、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首席专家李文华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领导、评议专家和项目申报过程中给与了大力支持的相关单位表达了感谢。他表示,项目申报成功得益于国家对于民族文化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离不开学校为重大项目推进搭建的彝学特色学科平台,以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对大小凉山贫困地区文化建设的关爱和扶持。李文华表示,课题组成员将严格按预定计划推进项目研究,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和基金使用效益,推出高水准的科研成果,为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发挥好项目的积极作用,表示将认真吸收各位领导、评审专家的建议以充实、完善、提升项目的研究成效。

  据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是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团队自2013年以来获得的第四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该项目作为应用型研究项目,涉及民族文化、文学文献、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对当下彝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对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加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开题暨项目年度推进会。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通讯员曲木史格/摄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