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凤芝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时间:2022-11-16

  作者:孙凡懿(2022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研究生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20221114日我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凤芝教授为学院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专业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健康中国战略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邓琼飞副院长主持,来自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马凤芝教授立足“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呼唤,分别从问题的背景与提出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历史沿革、精神健康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与问题、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及政策思考个方面结合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实践与我国当前的发展实际,对我国本土化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进行了深入阐述。马教授结合自己的本土实践研究进行了经验分享,进一步为广大师生阐述了开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践对理论研究与建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她指出,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任重道远,精神健康问题是当代重要的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我国精神卫生-精神健康总体发展水平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和社会需求相距甚远。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十四五”时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维护人民心理和精神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展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从院内转向社区,从“治疗”转向“照顾”服务,从社会治理的范畴,促进患者社会融入和功能恢复。因此她提倡师生们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领域的研究和学习,深刻认识当前该领域发展的迫切性,积极回应社会需要,为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持。

  此次讲座引人入胜、内容丰富、干货满满,为社会工作及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科知识,让众多研究生备受启发,获益匪浅。讲座结束后,邓院长再次马凤芝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他表示,马教授的讲座站位高,干货足,对我校社会工作硕士点的建设提供了诸多建设性的参考。

   

  专家简介:

  马凤芝: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英国诺丁汉大学社会工作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社会福利),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残联精神健康分会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妇女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妇女理论研究会监事兼副会长,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奖励项目执行人(2010-2021),北京青少年社团发展促进中心理事长,北京市青少年工作协会理事,北京市海淀彩虹之家顾问,北京睿博社会工作事务所顾问,北京厚德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理事。广州市社会工作者协会顾问。主要教学和研究领域: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妇女发展与妇女社会工作、临床社会工作、老人社区照顾、医务社会工作、家庭及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学校及青少年社会工作、法庭与调解社会工作等。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