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和清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
时间:2022-11-22
杜梦瑶(2022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为增强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在地化发展模式的理解,11月21日晚上,我院邀请到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和清教授为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开展了以“中国特色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实践探索:打通兜底民生和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实践“最后一米”——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的“双百”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解析”为主题的线上讲座。讲座由邓琼飞副院长主持,社会工作专业60余名师生参加。
  张和清教授立足中国特色本土化实践,以“双百”作为案例向我们阐述了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的实务模式。首先,张和清教授从我国社会政策文本与社会政策实践依然存在着二元分割的状况,分析了我国为什么必须打通两个“最后一米”,并指出“双百”启动是为了将政策文本变为政策实践,担当起政策使者的角色,打通“最后一米”,将社会工作、社会服务、政策福利送进村居社区,将村居社区变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实现村居社工站点和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社工服务“两个百分百全覆盖”的建设目标。
  随后,张和清教授从三个层面介绍了“双百”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如何做出来的:
  一是群众路线与专业信任关系的产物。从社区为本出发,用党的群众路线驻守村居;分析社区问题,挖掘社区内部资源,推动社区内生动力;坚持人民至上,推行“三同”理念—同劳动同工作同生活,深入社区民众生活。
  二是专业价值观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通过社区评估行动研究的“四大任务”,决定服务目标;坚持十要十不要原则,调动服务对象积极性,解决社区问题;聚焦社区优势资产,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做到精准化识别、精细化服务。并通过视频和三个救助案例,从物质、精神方面解析了“两大方向,三重境界”的“双百”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三是社会工作本质与“双百”社会工作定义。张和清教授指出,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做出来的职业。“双百”也是学中做、做中学、实践出真知的过程,并始终坚持保一线、保专业、保民生的文化特色。他还希望海南省社会工作专业师生也可以努力推进社会工作走职业化道路,推动社区共治发展,共创美好生活、幸福社区的愿景。
  讲座结束后,很多同学就“双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提问,张和清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邓琼飞副院长认为,“双百”工程能够成为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发展的标杆,得益于张和清教授长期致力于本土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探索,“双百”社工所体现的“有情怀、能扎根、实务技术扎实”等特征为地方性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
  此次讲座丰富了社会工作研究生、本科学生的知识层面,使我们获益匪浅,对于我院师生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有利于我院师生更进一步对社会工作本土化和在地化发展模式的思考。
  

 

  

  专家简介
张和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MSW)中心主任,民政部“全国城乡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南片区委员会主任委员。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硕士(MSW)及哲学博士(PHD),兼任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顾问,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倡导并践行日常生活化的社区社会运动和城乡合作运动及行动研究。具有15年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经验,7年中国灾害社会工作经验。教学及科研方向涉及社区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灾害社会工作、边缘群体社会工作。著有《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国家、民族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蚌岚河槽六十年》等十余部著作及教材,在《社会学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2010年林护中国社会工作培训及发展基金第二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学人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