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 ||||
信息索引: | 360A09-02-2014-0005-1 | 生成日期: | 2014-11-03 | 发文机构: | 教育部办公厅 |
发文字号: | 教民厅〔2014〕7号 | 信息类别: | 发展规划 | ||
内容概述: |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 |
教民厅〔201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要求,现将《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
2014年11月2日
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力促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发展迫切需求以及科研工作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民族教育科研概况
千秋大业,教育为本。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民族教育工作,坚持以研兴教、以研促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科研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民族教育科研体系已初步形成,研究领域涉及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从纵向上看,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从横向上看,涉及民族教育基本理论、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和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以及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宗教、跨文化研究等。这些研究及其成果的广泛运用,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制约,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整体呈现起步晚、底子薄、投入少、重视程度不够、研究力量分散的状态,民族教育科研特别是政策研究明显滞后于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
今后几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牢牢把握这一重要战略机遇,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组织开展好民族教育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研究,整合全国力量,加强民族教育主要问题和重大课题的协作攻关,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积极有序推动全国民族教育科研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全面提升民族教育质量和大力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民族教育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为着力点,坚持引领方向、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创新体系、注重效益、加强推广,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实证的政策研究,强化以标准和模式为主导的实践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着力增强科学研究为民族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服务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服务民族教育政策决策、服务民族教育中心工作为重点,以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重点扶持精品课题,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2.优化结构、突出效益。优化基础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结构,优化决策咨询、理论创新和教育教学实验结构,完善课题立项和成果转化机制,推进民族教育科研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民族教育科研效益,扩大社会影响力。
3.专业引领、突出整合。加强民族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化建设,促进民族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发挥、整合各级各类民族教育科研资源的作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民族教育科研事业,促进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资源的合理布局和科学发展。
4.立足实践、突出服务。充分发挥科研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立足当前民族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着力提高民族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要瞄准决策,为政府决策服务,促进科研兴教;又要服务师生,为学校发展服务,促进科研兴校。
三、基本目标和重点领域
(一)基本目标
经过几年努力,推动民族教育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新格局;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民族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民族教育科研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相适应的民族教育科研服务体系,力争在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民族教育科研规划要统筹短线研究和中长线研究,加强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建设、学科建设、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推动民族教育基础数据资料库建设,拓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领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民族教育科研队伍,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和社会影响的精品成果,更好地为民族教育宏观决策服务,为民族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服务,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服务。
在理论研究领域,主要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和交叉研究为基础,关注理论的创新性,关注现实情境中的复杂因果关联,理解、参与、反思民族教育实践,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
在政策研究领域,整合全国研究力量,加强实地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和实验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民族教育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围绕民族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重点研究战略性、紧迫性、现实性教育问题,着重考察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确立与发展趋势。着力研究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政策,以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突破口,推进促进就业、结构调整、教师队伍和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特殊扶持政策研究。加强历史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重视国际比较研究,为出台重大民族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践研究领域,坚持将深化改革全面贯穿于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探索完善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推进双语教育、理科教育等民族教育重点领域的实验试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校本研究和合作研究,倡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从实践者的视角,创造性地解决民族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二)重点研究领域
1.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民族教育采取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教育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研究,民族教育特殊性政策研究,民族教育优惠性政策研究,民族教育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研究,民族教育政策实施效果监测与评价机制研究,民族教育立法研究,民族教育政策与民族教育立法的关系研究,国内外民族教育政策法规的比较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探寻民族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依据,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咨询服务体系。
2.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研究
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研究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促进民族团结为根本,以推进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为抓手,大力提升民族教育科研服务国家战略决策能力,推进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新形势下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研究,社会环境和宗教对教育的影响研究,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向青少年渗透研究,宗教常识进学校问题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问题研究,双语教师队伍制度建设研究,农村双语教师补充机制研究,提高双语教师双语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研究,提升双语教师培训质量研究,双语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研究,双语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双语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研究,双语教材和资源库建设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区域产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研究;西藏和四省藏区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提高西藏和四省藏区中小学数理化学科教学质量研究,西藏和四省藏区高校与民族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问题研究,西藏和四省藏区高校学生所学专业和就业情况调查研究,内地西藏班办学情况调查研究;对口支援省市和新疆之间开展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活动问题研究,南疆双语教师单独施策研究,南疆初中阶段学生全面实行寄宿制问题研究,南疆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研究,南疆地区人才供给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数据库建设研究,新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新疆和内地高校相互扩大招生规模问题研究,提升新疆师范院校教师培养培训能力研究,鼓励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在内地就业和内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在新疆就业的特殊政策研究,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问题研究,兵地教育融合问题研究;内地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研究,加强内地民族班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内地民族班编班结构问题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加强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重大政策与现实问题的研究,推进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区教育中突出问题和特殊困难的解决,不断提升民族教育科研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和水平。
3.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等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亟需理论的深入指导。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民族团结教育体系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建设研究,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实施途径和方式研究,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和方法创新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管理的途径与策略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指导体系,搭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
4.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双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双语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双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学前与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衔接研究,双语课程教材开发和资源建设研究,双语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双语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双语学生学习规律研究,国内外双语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比较研究等。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不断建立和完善双语教育的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5.内地民族班改革与发展研究
内地民族班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是党和国家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加快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和重大创新,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内地办学发展历程研究,内地民族班教育教学与管理服务特点研究,内地民族班办班规律研究,内地民族班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效果研究,内地民族班教育教学研究,内地民族班改革发展实践和创新研究,内地民族班办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研究,内地民族班学生政治倾向和思想表现跟踪研究,内地民族班学生就业跟踪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探寻内地民族班办学与管理的一般规律,不断探索和完善推动民族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地民族班办学体系。
6.教育对口支援和协作研究
教育对口支援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民族工作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工程。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口支援协作形式内容创新研究,对口支援协作机制研究,民族地区人才需求预测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紧缺专业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健全教育对口支援协作机制,促进教育对口支援协作的内涵式发展。
7.学校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学校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顶层设计研究,民族民间文化与传统技艺进校园实践研究,民族文化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研究,民族文化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心理特点的影响研究,民族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校评估体系研究,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研究,充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增强各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8.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应以缩小差距、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促进教育公平。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乡土教材建设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管理与改革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跨境民族基础教育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研究,民族地区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成果研究,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民族地区妇女和女童教育研究,民族地区以数学为核心的理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围绕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和理科教育开展的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研究,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衔接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研究,巩固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9.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高等教育研究要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民族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民族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民族地区高校与民族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研究,民族地区高校与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民族地区高校与民族院校招生体制改革研究,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改革研究,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改革研究,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等。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不断探索适合我国民族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的民族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10.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重大战略部署。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衔接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探寻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加快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贡献。
11.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民族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逐步推进,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逐步构建,民族教育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民族教育学理论基础研究,民族教育学理论框架研究,民族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研究,民族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一步构建我国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理论体系。
12.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多元文化教育自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以来,逐渐得到我国民族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与教材研究,多元文化教育教师与学生研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研究等。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通过比较研究,积极借鉴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民族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进程,促进我国民族教育及其研究走向世界。
四、近期民族教育重点研究课题
(一)双语教育衔接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内容包括双语教育教学特点、规律与方法研究,学前、小学、初中等各学段双语教育衔接研究,影响双语教育质量的因素分析研究,双语教育质量监测与保障体系研究等。
(二)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内容包括不同语种双语教育改革研究,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双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双语教育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双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双语教育政策评估与国际比较研究等。
(三)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效果与典型案例研究
内容包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主要做法与宝贵经验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典型案例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等。
(四)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特点、策略及方法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理科学习特点研究,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及保障机制研究等。
(五)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改革发展创新研究
内容包括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招生考试改革研究,西藏班新疆班管理特点和典型经验研究,混合编班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西藏班新疆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等。
(六)内地西藏中职班新疆中职班改革发展实践研究
内容包括西藏中职班新疆中职班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机制研究,西藏中职班新疆中职班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西藏中职班新疆中职班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等。
(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改革实践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问题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改革研究等。
(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及问题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形式及内容研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等。
(九)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研究,民族地区高校紧缺型、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研究,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等。
(十)民族院校办学特色与发展定位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院校办学现状及问题研究,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分析研究,民族院校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民族院校发展战略与办学定位研究等。
(十一)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改革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办学定位与改革研究,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双语教师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及机制研究等。
(十二)“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研究
内容包括“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及主要内容研究,“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设计及保障机制研究等。
(十三)民族地区与内地省市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地区与内地省市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与现状研究,民族地区与内地省市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形式及长效机制研究等。
(十四)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内容包括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育质量工程研究,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普通高校民族预科教育会考模式改革研究等。
(十五)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服务体系改革研究
内容包括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基础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等。
(十六)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高端人才培养服务体系研究
内容包括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高端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研究,普通高校少数民族高端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基地建设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等。
(十七)边境地区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内容包括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边境地区中小学办学与管理的特点研究,边境地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施效果研究等。
(十八)民族教育政策实施效果及保障机制研究
内容包括民族教育政策实施现状及问题研究,民族教育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民族教育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研究,民族教育重大政策实施效果分析研究等。
五、组织与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强化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的研究指导职能,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组织开展民族教育重大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引领和智库作用。进一步深化地方民族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和高校科研处(社科处)及其他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强地方民族教育研究机构、研究基地和科研队伍建设,整合民族教育科研资源,建立完善民族教育科研协作平台和交流研究机制。
(二)突出研究重点
要紧密结合民族教育实际,在教育部统筹规划下加强民族教育领域重大理论、政策与实践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西藏、新疆、四省藏区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地区教育问题的研究。鼓励跨地区、跨部门加强民族教育重大问题的联合攻关,鼓励民族教育一线工作者开展民族教育行动研究。民族院校、民族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要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促进民族教育科研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加大经费投入
高度重视民族教育科研工作,把民族教育科研纳入中央和地方教育科学研究总体规划,加大政策和经费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要根据民族教育发展需求,加大倾斜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学校、相关科研机构加强民族教育研究团队建设,开展民族教育理论、政策及实践研究。要广泛开展民族教育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民族教育科学研究。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切实提高使用效益。
(四)完善制度建设
不断建立和完善民族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化的课题规划制度、评审制度、开题制度、中期报告制度、鉴定结题制度、成果奖励和推广制度,深化民族教育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课题管理的科学化、程序化、民主化。加强课题绩效考核,鼓励联合攻关,重视后期资助,促进民族教育科研制度化建设,形成知识创新系统、应用研究系统、成果推广系统相结合的科研体系。
(五)健全实施方案
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增强规范性和可预见性。每年度课题指南应紧紧围绕和落实科研规划有所侧重,及时反映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化基本理论研究,强化政策实践研究,拓展新的研究空间,进一步细化研究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推进民族教育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