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入山终不悔”——支月英扎根深山教育40年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1-06-15
 

“此一入山终不悔”——支月英扎根深山教育40年

湘湘带你看社会

发布时间: 01-1520:27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帐号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呼唤另一朵云。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做那棵树、那朵云,用自己的灵魂去呼唤另一个灵魂。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远离贫困。”

——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乡村教师 支月英

40年前,19岁的支月英成了江西奉新县澡下镇贫困深山里的一名乡村教师,两条麻花辫,一身无畏感。

40年后,她仍如此。

辫已泛白,身已疲病。

她说,40年,有愧,无悔。

她说,40年,很苦,很值。

40年,一生只为一事,1000多名孩子在山里小学启智;40年,她以教为器,带领山里孩子走出脱贫第一步。

是什么让她从青春年少坚守到耳顺之年?

支月英与孩子们在一起。新华网发

01 燃灯

“你要是去了那山里头做老师,我一辈子不认你这个女儿!”曾经,心疼她的妈妈想这样留下她,甚至在临终前对她说“下山吧,妈求你了!”;

“就你觉悟高,我配不上你!”曾经,看到夜雨打湿床铺、无处落脚的住宿房间,怜惜她的丈夫这样无奈咆哮;

“我觉得我不是你的孩子,那些山里娃娃才是你的孩子!”曾经,被冷落的女儿这样对她哭诉。

家人不是不懂她,是太懂她,却又无法保护她。

40年前,从南昌进贤县到这里,她不是不想后退:“下山,待下去命都要没了!”上山第一天,看到山里人的极端贫困、感受到山里清冷孤独、夜晚虫兽侵扰的支月英曾想。

当阳光照进房间,门口一堆孩子们瞧见这位新来的老师,那一双双纯朴的眼睛里,尽是新奇、期盼,还有不安。

支月英永远记得那个早上,那群衣衫破旧的孩子们,眼睛里的渴望之光。40年,这是她一直守望的光。

她留了下来,无惧孤离,无畏艰辛。

她要成为孩子们的光,照亮他们出山的路。

从此,在崎岖的山路间,拿着手电筒的支月英“吓”大了胆子,习惯了夜路;

在简陋的宿舍里,支月英自制的煤油灯、买来的马灯,昏黄的灯光伴着她,成为她的伙伴。

靠着一束光,支月英在崎岖的山路间来回,胆子就这样“吓”大;

借着一束光,支月英把知识的火种埋进孩子们心里,点亮他们启智之路。

一年又一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无数次有人问她:支老师,你会走吗?支月英回答: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没有知识,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在山里受穷。世上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为什么带他们走出贫穷的不能有我?

面对困苦与奉献,当很多人诘问“为什么是我”时,支月英却问自己“为什么不能是我?”

一年又一年,山路告别了泥泞,校舍告别了破旧、昏暗,孩子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到了退休年纪的支月英,还是这山里的“支老师”。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40年,两代人,1000多个孩子,很多孩子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点亮一间教室,到点亮山里的一片天空。支月英悄然间成为扶贫扶智路上的践行者。

支月英牵着孩子们走在山路上。新华网 发

02 明心

“女孩子,总归要嫁人,读什么书?”

“家里穷,读不起了,读不读都一样。”

“孩子读不读书是我家里的事,你管不着!”

……

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过去的山里人却不是人人都这样想。支月英却不愿意一个孩子离开她的教室。

“谁家还没个难事,这是我刚拿的工资,你拿去用,孩子绝不能不读书。”支月英掏出自己的工资。

“孩子的学费我先垫着,让他先上学去。”多少次,支月英说着这样的话。

“女孩子读书有出息了,才是你的福气啊!”一次次走门串户,支月英把辍学女孩拉回学校。

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没了着落,支月英厚着脸皮借钱生活。

一得空,她跑到高处的林场去给大卡车装毛竹,赚来的钱又补贴到孩子们身上。她不仅资助自己学生,有机会还资助其他贫困孩子,那点工资哪里够花?

“别人当老师赚钱,你当个老师倒贴钱!你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什么?”面对这样的质问,支月英笑而不语。

苦,是真的苦。

都说支月英是“女汉子”:过去,挑着七十多斤课本走一弯急过一弯的朝天路;骑着大大的“男款”摩托车在山路间风驰电掣,骑坏了6辆摩托车;病痛缠身时依然咬牙上课……

有一次,她担着自己的女儿和一些课本书籍上山,好不容易爬过一个山头歇脚,活泼的女儿却自己往山下跑了老远,支月英哭着喊:“你让我哪来的力气带你天黑前走回去啊?”

有一次,骑着摩托车的支月英一个不留神,从车上重重摔下,滚下山坡好远……

有一次,支月英跟车拉毛竹装运时出了车祸,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有一次,发着高烧的支月英仍坚持上课,昏倒在讲台边……

都说支月英是“全能老师”:学校教师少的时候,甚至有时只有她一个教师时,她什么课都教,什么年级的孩子都带;村里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她管课又管饭,有几年还要照顾留宿孩子们起居;家访时了解到孩子家长不识字,她做起了“文化扫盲”,把扁担往地上一扔:“这是汉字‘一’噢……”

乐,是真的乐。

“支老师,明天我就到镇上的学校上学了,我能不能亲你一下?”一个即将离开学校的孩子悄悄对支月英说。

“支老师,你喜欢吃笋吗?明天我挖给你吃啊。”一位手脚勤快的孩子总对支月英说。

“支老师,我们陪你一起送远一点的同学回家吧?要不然你送完他们回来,就只有一个人回来呢!”一些孩子主动当起“护花使者”。

“支老师,中午到我家来吃艾饼!”“支老师,晚上去我家吃散灯面!”一家家都来“抢”支老师了。谁家有喜事,都要请支老师去当“支客”。

在支月英的努力下,村里的孩子没有一个辍学。在“润物细无声”中,小村庄的脱贫致富一点点从梦想照进现实。

支月英与孩子们在一起。 新华网 发

03 引路

曾经有人问支月英过去的学生:对山里孩子来说,老师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师者,何止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他们人生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从县城到澡下,近20公里。从澡下去泥洋,约40公里,以前是黄泥路、砂石路,在崇山峻岭间盘旋的水泥路,近年才修好。即便如此,从澡下镇驱车至泥洋山肩上的白洋教学点,需一个半小时。

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是山里所有人的梦想。为了圆这个梦想,支月英选择留在大山、走进更深的大山。

2000年,其他教师都逃离了,一所小学、两个教学点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全部压在她一人身上。她仍坚定地在“连峰路朝天”的泥洋山上飞驰奔走。

2007年,担心她身体的丈夫偷偷托关系把她调下山。“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她不忍,又留了下来。

2012年,泥洋教学点撤销,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的支月英被安排到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去任教。得知消息的白洋村村民,联名请支月英去白洋教学点任教。支月英又一次上山了。“别人都往山下走,你却越走越往深山里去。”

这样的“逆行”,支月英从不问条件、不求回报。她要为孩子们,趟一条靠知识出山的路。

右耳失聪、右眼失明。不敢相信,几年前她已是残疾人。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引起视网膜出血,导致右眼失明;声带结节,不能喝凉开水;双腿静脉曲张,动了14刀,走路不能快。这其中,有的是职业病,有的是她长期一人执守大山讲台而延误诊治所致。

舍一生青春岁月,换一群绚烂童年。支月英常说自己无所成就,若有,便是孩子们的成就与明天。

那个曾经读不起书、被支月英资助的学生刘强,到工业园区做起了“小白领”,成为一家人的希望;

那个聪明女孩彭小红,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在广州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那个自己和母亲都是支老师学生的女孩涂莎,和母亲先后都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托举起更多孩子的梦想。

……

如今,不论是泥洋村小学、白洋教学点,还是奉新县澡下镇的其他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这里也有了年轻的支教老师,教育均衡正在逐步实现。

尽管只有9个孩子,尽管年纪一年大过一年,支月英没有想过退休。“只要孩子们需要,我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当白洋教学点新校舍建成时,支月英为学校设计了一个校徽:三棵绿树之间,一只白鸽展翅飞起。绿树,是这大山,白鸽,是每一个能自由飞出大山的孩子。校舍的墙壁上,写着一句打动人心的话:给孩子温暖,给孩子希望,给孩子梦想。

一如支月英,一生只为一事的真实写照。她和无数用责任与爱心投入脱贫攻坚之战的人一起,不因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因坚守才有了希望。

【来源:新华网】


本网页内容来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955680502168342&wfr=spider&for=pc

相关附件: